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

不太奇幻的飄流

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飄流》,坦白說,劇情並不怎樣奇幻,
慘受中文劇名的拖累,比較可取之處,是主題。

一個少年,加上一隻老虎,飄泊茫茫大海,難免叫人期待,他
們如何由敵人變做好朋友,如何歷盡艱辛、互相扶持,只可惜
歷險過程比較平淡,來來去去,也是少年如何顧及老虎,甚至
有點一廂情願,沒辦法,前題是一隻老虎,在電影結構中,你
又難以令他立刻變得純良如小貓,確是相當難平衡,於是大部
份時間,你仍然覺得那是一隻兇殘的大老虎,不反抗去吃掉少
年,也只因為身處小艇的不便,為勢所迫,直至一幕因為暴風
雨令老虎筋疲力盡,牠與少年才勉強出現擁抱一刻。

求生劇情,難以跟湯漢斯主演的《劫後重生》相比,畢竟在海
上的情節太長了,都是少年一面避老虎,又要一面餵牠,自討
苦吃,雖然有上過島,卻沒好好運用那裡生出更多橋段。

過程上不驚險,甚至營造不了感人的感覺,但顯然,導演有些
話想說。

電影開始不久,就由主角的老爸說出一個觀點︰信宗教,倒不
如信自己理性思考。而主角本身就同時信了三個宗教,他甚至
要求受洗,但其實他自己也不認同天主的做法︰怎麼派自己個
仔來受難,還說衪有「愛」?少年有信仰,卻不是單一的,其
實,他也不過是希望「信」,而總好過「不信」。

劇情發展開去,少年一家遇上海難,他和動物們逃生,巧合地
身處一艘小艇,顯然,就有「挪亞方舟」的味道,過程上,也
不斷出現少年呼喚神的語句。從社會學角度,宗教最大作用不
過在於安撫人心,將一些難以解釋的事情或者困境,變得合理
化,例如,將你遇到挫折,說成是主給你的考驗,而衪終究是
愛世人的,所以,你要有信念去闖過難關。

電影中,幫助他的,卻未必是神,而是「善」。

不一定是導演的原意,卻有一點儒家意味。少年第一次與老虎
對望,看出了一點「靈性」,他老爸不信,因為正是人禽之別
,更捉了一隻小羊來,向兒子證明老虎的獸性。然而,電影甚
至把「性本善」推向禽獸,少年在海中,本就大有機會不讓老
虎再上艇,但他的惻隱之心,還是令他,救了牠。

於是劇情成就了一個個不可能,一個人,一隻老虎,上過一個
不存在的食人島。最終,少年獲救,沉船的廠家來落口供,他
們聽到這些糟遇,COME ON,報告怎寫?然後少年此時令人
意外地說了另一個版本,救生艇上沒有什麼動物,逃生的是四
個人,其中一人,殺了另外兩個,包括少年的母親,而最終,
少年報仇,把這個人殺了。主角說起這個故事,說得非常仔細
,最終船廠代表沒有再問下去,對比人與人之間互相撕殺求存
的第二版本,他們寧可將第一版的老虎與少年,寫入報告。

故事再來到了十字路口,信,或者不信。

你可以選擇第一個故事,信他們有種種奇蹟,而在某程度上,
可能正正是世人常掛在口邊的神,幫了他們,將整件事合理化
。又或者,你可選第二版本,逃生記,就不過是一個殘酷社會
的縮影,刻著人性的陰暗。

電影刻意用了少年非常冗長的對白,說出第二版本,而最終,
其實沒有揭曉,哪個才是真相。長大後的主角,問來向他取靈
感的小說家︰你信哪一個?

小說家信了第一個。第一級別的電影嘛,「理論上」,還是導
人正面的第一版︰要有信念,要有善的心;在基督徒看來,也
就是繼續信主吧;在社會學看來,宗教,可能也不過是一個掩
飾,誰說第二版本不合理?只是你是否選擇欺騙自己而已

這個OPEN QUESTION,恐怕是故意引人思考的,而電影其實
還有一個主題︰離別是必然會發生的,然而最令人痛苦絕望的
,是連道別也沒有。

主角在離國前才剛認識一位心儀的女生,他記住了離別前的光
景,卻記不起道別的一句話;他遇到海難時,家人正熟睡,他
無法救他們,甚至沒再見到他們,就此永別。最後,連跟他出
生入死,以為已經彼此成了朋友的老虎,上岸後也沒有回望他
一眼,就走入了樹林,最令他心痛。最後結局,補了一個有點
老土的倒敍,隱喻,老虎入森林前,其實已將少年記入心中,
還是有點正面的意味。

劇情上不夠精彩,有主題總不算壞事,只是我不太明白,影評
為何大讚其3D特效。某報給上四個半蘋果,令我想起同樣高
分的《生命樹》。電影是一個奇特產物,它一方面是藝術,另
一方面卻同時是娛樂,所以如果你讓一百個人看,而有九十九
人不明白你的意思,甚至覺得極度沉悶,那實在難以說得上是
成功,所謂曲高和寡,罪不在觀眾。畢彼特主演的這套「佳作
」,出現大量聖詩般配樂,加上極大量宇宙爆炸、火山、水底
等等SCREENSAVER 或WALLPAPAER 一類畫面,最多可說美
觀,卻難以稱得上是劇情,即使如何有主題,也難免予人走火
入魔之感。